俗名“鬼压床”、“鬼压身”或者“梦魇”的,学名叫睡眠麻痹(sleep paralysis)。(
泰州心理咨询)
讨论要点:
·
什么是睡眠麻痹?
·
发生的过程(通俗解释)
·
发生的过程(进阶解释)
·
睡眠麻痹的分类
·
可能是什么引起的?
·
治疗和预防
·
脱离睡眠麻痹的小方法
·
人为诱导睡眠麻痹
·
答疑
什么是睡眠麻痹?
睡眠麻痹就是感觉意识清醒,但是却无法移动身体。它发生在清醒和睡眠交替的过程中间,你可能无法移动或说话,甚至可能伴随着巨大的噪音、窒息感和灵魂出体感。时间长度从几十秒到几分钟都有可能。有的人会感觉到压力甚至是窒息。睡眠麻痹的可能与其他睡眠障碍症状同时产生。(
泰州心理咨询)
发生了什么?(通俗解释)
对于健康人来说(病理引起的机制暂不讨论),以清醒前睡眠麻痹举例。正常睡眠时睡眠深浅是有等级的,一般分为4个深度,1为最浅睡眠,4为最深睡眠。深浅睡眠是持续转换的。其中浅睡眠1、2中有一部分是快速眼动期(REM),其余部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梦境大部分发生在REM期。(
泰州心理咨询)
在深浅深浅的过程中,每次从REM到下一次REM会间隔大约90分钟,非快速眼动期最先发生,并且占用了75%的睡眠时间。在这期间的睡眠身体是放松的,各部位都在进行自我修复,快结束时转换到快速眼动期。快速眼动期中眼球是快速转动的,而大部分的梦是在这段时期发生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依旧是十分放松的。肌肉是“关闭”状态,如果在肌肉关闭期结束之前你就清醒过来,或者肌肉关闭期在醒来后延迟了,就会发现自己无法移动或说话。(
泰州心理咨询)
有理论认为,睡眠麻痹是一种睡眠中的保护机制,人在梦里的行动不会反应在现实,危险就降低。想象一下远古的梦游症患者,半夜梦游走出了自己的洞穴,被野兽吃了;或现代的梦游症患者,睡在高层开窗的卧室,半夜梦游就掉下去了。也可以用物竞天择来推测:那些缺乏这种保护机制的哺乳动物都没有活下来。(
泰州心理咨询)

上图显示,紫色REM Atonia是肌肉关闭期,绿色是清醒状态,蓝色是REM睡眠期。紫色超过了红线,造成睡眠麻痹,如果肌肉关闭期在红线处就停止,则是正常醒来,如果在红线前停止,则可能发生说梦话甚至梦游。(
泰州心理咨询)
发生了什么?(进阶解释)
上面提到了在REM期肌肉是“关闭”状态。之所以说是关闭的是因为大脑为了避免人在现实中会做出跟梦中一样的动作(比如梦游)并且伤害自己,而创造的机制。这种机制叫肌肉弛缓(muscular atonia)。早前的研究发现,控制肌肉弛缓的生理机制只有一个:运动神经元被甘氨酸抑制(glycinergic inhibition of motoneurons ),也就是说大脑发出的
运动指令被阻隔,不能传递到肌肉组织,从而虽然大脑发出指令,但是肌肉没有接收到信号。但更新的研究显示甘氨酸抑制作用对肌肉弛缓只是起到了很小的作用,还有其他的神经递质通路(neurotransmitter pathways )起作用。(
泰州心理咨询)
分类
按时间段分类有以下: 1. 睡前睡眠麻痹(hypnagogic or predormital sleep paralysis)。入睡前发生。 2. 清醒前睡眠麻痹(hypnopompic or postdormital sleep paralysis)。醒来前发生。(
泰州心理咨询)
按严重程度分类有以下: 1. 一般性睡眠麻痹(Common Sleep Paralysis)。特征有:很常见,只是让人紧张,持续时间很短,几十秒。 2. 幻觉类睡眠麻痹(Hallucinatory sleep paralysis)。特征有:较罕见,伴随着像幻觉的噩梦,持续时间长,可达7/8分钟,一般是入睡前发生。(
泰州心理咨询)
可能是什么引起的?
睡眠缺乏,比如熬夜和倒时差。(
泰州心理咨询)
平躺睡姿。有2002年的研究发现,58%的睡眠麻痹发生时,报告人是在平躺状态(趴着的占8%,侧睡的占17%)。而睡眠麻痹较易发生的人群平躺更容易入睡,相对普通人群用平躺入睡的比例为22%。(
泰州心理咨询)
服用药物。比如饮酒。(
泰州心理咨询)
睡眠中断。实验中当受试者进入REM睡眠时就被叫醒,几次后受试者再睡时就会跳过其他睡眠阶段直接进入REM,在184次打断中,出现了8次睡眠麻痹。(
泰州心理咨询)
睡眠障碍,比如嗜睡症(narcolepsy)、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如果是白天会出现瞌睡、睡眠麻痹、睡前幻觉,那么就很有可能是嗜睡症。(
泰州心理咨询)
焦虑和抑郁。这两条是和睡眠麻痹有很大联系。有个2006年的研究发现,在研究焦虑症患者时,有20%的人受到睡眠麻痹的困扰。但焦虑和睡眠麻痹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还未知。有2005年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严重的人更容易在睡眠麻痹时体验“临场感”,如果某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社交恐惧,那么在睡眠时就会容易出现幻觉、鬼怪甚至是睡眠麻痹,而且这种幻觉会在真实发生创伤事件前重复产生。准备大考的同学压力大、有焦虑感,发生睡眠麻痹的几率也会高一些。(
泰州心理咨询)
创伤事件。恐慌症患者(panic disorder)和创伤后精神障碍患者(PTSD)经历睡眠麻痹的概率更高。对100人的难民进行调查,其中49人在最近一年内至少有过一次睡眠麻痹。另有实验发现PTSD患者有65%每月至少有一次睡眠麻痹,而对照组的比例只有15%。(
泰州心理咨询)
遗传因素。有最新研究(2015)显示,862个年龄22-32的同卵或异卵双胞胎/兄弟姐妹受试者有29.7%的人起码经历过1次睡眠麻痹,7.9%的人一年经历数次。实验检验了这些人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15个与睡眠和生理节律相关的位点(根据Genesis1219的研究),结论是睡眠麻痹与PER2 rs2304672基因的相关性很强。下图表示几个增加睡眠麻痹概率的几个因素:睡眠质量、焦虑、抑郁、危机事件、酒精。再次得出了跟之前研究相似的结论。(
泰州心理咨询)
治疗和预防
大部分人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对于那些有其他潜在睡眠相关的症状比如嗜睡症,以下治疗方法可能会被用到: 1. 改进睡眠习惯,保证每天6-8小时的睡眠,晚上不喝咖啡,改变睡姿为侧躺。 2. 按医嘱服用抗抑郁药,用来使睡眠循环正常化。 3. 如果是心理问题引起的,需要咨询心理医生。 4. 治疗其他的睡眠障碍,如嗜睡症和腿痛痉挛。(
泰州心理咨询)
脱离睡眠麻痹的方法
经历者所推荐,请谨慎试用:
不反抗,顺其自然。如胸口有压力则顺着压力走。
扭动手指或脚趾。
抱着想要醒来的想法,注意力在呼吸。
想象一个安全的地方,或爱的人。
向枕边人求助,说”帮我“,但不要喊。咳嗽或改变呼吸频率也可以提示别人。
扭动尽可能多的脸部肌肉。大笑、痛苦、做怪脸,轮着来。(
泰州心理咨询)
人为诱导睡眠麻痹
大部分经历过的人都希望不再经历梦魇,但是总是有人对这种特殊体验好奇或者是想借助睡眠麻痹来进入清醒梦(Lucid Dream),于是有人尝试自己诱导自己进入睡眠麻痹。总结的主要技巧有以下:(
泰州心理咨询)
清醒直接进入睡眠麻痹(Wake-Initiated Sleep Paralysis, WISP)
小睡或冥想诱导睡眠麻痹
睡眠中断诱导睡眠麻痹
上述技巧中不推荐吃药来辅助,也有的技巧会影响睡眠质量,具体技巧的实施方法很长,在此不赘述。(
泰州心理咨询
)
答疑部分
“为什么会有多重梦境/梦魇”
其实经历的”多重“梦不是嵌套/包含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比如从梦1中醒来到了梦2,以为自己从深层梦跳到了浅层梦。实际上只是在切换场景,梦1是场景1,梦2是场景2,场景1切换至场景2会让人形成多重的错觉。“Inception”里的多重梦境其实并不存在。(
泰州心理咨询)
“如果在睡眠麻痹中顺其自然,会不会醒不来?”
不用担心,顺其自然是给肌肉弛缓一个结束的时间,大部分回馈是会回到普通睡眠然后自然醒来,少部分情况是再次麻痹。但不会醒不来的,要知道植物人也不是那么好变的,不用担心。(
泰州心理咨询)
“为什么经常会发生在午睡,晚上几率小?”
有几种可能性:
可能性1:午睡过长,只超过30分钟,睡眠就会进入REM期,梦魇几率较大。参考午睡多久比较合适? - 非典型土人的回答。
可能性2:睡眠缺乏,尤其是REM睡眠缺乏,这样白天睡觉时由于睡眠补偿机制,入睡后会很快进入REM期进行补偿,造成梦魇几率增大。
可能性3:嗜睡症,嗜睡症的特征是进入睡眠后,REM期会先发生,与正常人的睡眠循环有差异。(
泰州心理咨询)
“为什么枕头下放白纸/玉/佛像或念个咒就不会有梦魇了?”
说明这种睡眠麻痹的起因很可能是心理因素,枕头下放的XX起到类似药物的安慰剂效应,只要你坚信XX有作用,梦魇可能就暂时不会发生。心理学、精神科学、神经科学是交叉领域,相互有影响。(
泰州心理咨询)
“看着有道理,但有些事是科学解释不了的”
随着科学发展,科学能解释的神秘内容会越来越多,我是open-minded的,有科学解释时我倾向于科学解释,但并不排除其他可能性。至于只相信鬼神之说的人,我也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泰州心理咨询)
[孩子网络成瘾怎么办?泰州哪里有好的心理咨询师?泰州青少年心理问题,泰州有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吗?心理有问题怎么办?泰州哪里可以心理咨询?泰州有没有心理医生?泰州比较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在哪儿?泰州心理咨询、泰州心理辅导、泰州心理治疗请预约泰州心理学教授、泰州心理医生、泰州心理咨询师、泰州心理治疗师仲稳山(15852951166)教授]